海仕國際:區塊鏈和數字貨幣就是新一代數字金融體系

9月18日,由萬向區塊鏈實驗室主辦的第五屆區塊鏈全球峰會“區塊鏈新經濟 · 新十年新起點”在上海舉行。萬向控股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萬向區塊鏈董事長兼總經理肖風發表題為“由Libra引起的思考”的閉幕致辭。

核心看點:

1. 從非主權信用背書的貨幣角度來看,不管是Libra也好,還是比特幣也好,其實沒有創新。貨幣的形態其實變得很快,不斷有新的東西出現。

2. 這些發行數字貨幣的技術,其實應該更妥當的由技術極客們先創造這個東西,然後由許多私人機構逐漸去探索踩坑,最後再由央行發行,這樣我認為可能更妥當一些。

3. 央行應該允許有流量、有場景、有用戶、有需求的機構行,允許他們直接在央行開個戶口,然後把100%準備金存在央行,這樣的設計就要比Libra更完美。

4. 數字貨幣是一種很特殊的貨幣,它不是通用貨幣,不能用來解決所有貨幣的某些通用功能,它一定是與某個場景或跟某個特定的需求,跟某個特定的用途結合在一起的貨幣。

5. 銀行在新技術變革中並不是消失,而是通過API的形式隱藏在後面,由企業包裝成新產品直面用戶,這是一件好事。

6. 把數據計算機模型化,用算法來組織這些數據,同時把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計算機程序化,數據變成算法模型,用算法模型來串起來,把業務流程變成計算機的程序,或者變成智能合約,這就是數字技術。

7. 數字金融最核心的東西就是點對點的支付清算和非擔保的交易交收。

8. 區塊鏈的由來,任何新的顛覆式技術的應用,歷來就有兩條路線,或者說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把它當看視為一種工具,用它來改善傳統的商業模式,得到一種邊際效益上的提升。另外一種是把它當作一套制度,用來重構商業的底層邏輯。

9. 經濟全球化和經濟的數字化這兩個因素使得很多商業活動對金融支付的需求,是隨時隨地隨身隨需的,而做不到隨時隨地隨身隨需提供場景化、虛擬化的支付清算服務,終究會被技術和市場所淘汰。

10. 從金融視角來看,區塊鏈和數字貨幣,就是新一代的數字金融體系。

11. 經濟學裡面一個老難題“激勵相容”,在區塊鏈上得到了最好的解決。

以下是演講全文:

我分享下個人的一些想法,我的題目是《由Libra引起的思考》。從三個方面來講,第一個方面是從貨幣的角度。

有人說Libra是貨幣,有人說不是,那麼它到底是不是貨幣呢?我認為貨幣不是只有主權政府才能發行。從歷史上看,如果從信用背書的角度來談貨幣的話,在過去幾千年,貨幣的發行方式大概有三種。

一種是主權政府用自己的信用來背書法定貨幣,如美元、人民幣,以及在不久的未來,即將發行央行的數字貨幣,這些都是通過主權信用進行背書。

第二種,我把它稱為跨主權貨幣,是在多個主權的信用背書之下發行貨幣。比如只在機構間發行的MF的SDR,比如明年可能發行的Libra。Libra宣稱是會以四個主權國家的貨幣或是主權政府的短期投資工具,作為儲備貨幣來發行的一種貨幣,所以它的信用來自於這四個國家。

最後一類是歷史最悠久的貨幣,是非主權信用背書的貨幣,比如像是黃金和比特幣,比如用數字資產做抵押發行出來的穩定幣。如果把它放在這個背景下看,我們發現不管是Libra也好,還是比特幣也好,從信用背書的角度說,其實沒有創新。貨幣的形態歷來都在變化,貨幣的功能也許變化的慢一些,但其實也會發生變化。相比之下,貨幣的形態其實變得很快,不斷會有新的東西出現,這是我的第一個思考。

第二個是數字貨幣的發行,這數字貨幣的發行其實有三種角色。第一種角色就是技術極客們,比特幣就是由技術極客們創造出來的,Vitalik也創建了ETH,這都是技術極客們創建出來的。任何一個新的創新,尤其是帶有顛覆性質的這種創新,大部分都是由一群技術極客創造出來的。

從無到有創造出來的,但是創造之後,有可能繼續的由其他的機構來優化它,來改進它,讓它更適合現實世界,更符合監管的要求,更符合法律的要求,逐漸地得到更大的推廣,這一定是從0到1的過程。所以技術極客這個是一個事實的存在,比特幣已經被創造出來了。第二個就是有商業機構或者是私人機構,比如Libra都是屬於商業機構或私人機構。

第三個當然是宣稱要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央行,像我們中國人民銀行有很明確的一個技術路線圖,現在已經公布了。還有前段時間歐洲的一些政府說他們要拒絕Libra,要發行基於歐盟區的自己的數字貨幣。我想表達的是,這些發行數字貨幣的技術,其實應該更妥當的由技術極客們先創造這個東西,然後由許多私人機構逐漸去探索踩坑,最後再由央行發行,這樣我認為可能更妥當一些。

第三個是數字貨幣的使用,我們知道央行的貨幣,如果你直接持有央行發的貨幣,它是具有無限的法償性,就是說依照規定,央行絕對需要100%的兌付,所以現鈔是有絕對的法償性的。但是銀行貨幣並不具有100%的法償性,比如你在美國把超過20萬美元存在銀行,一旦這家銀行倒閉,你只能拿到存款保險。

你持有的是法幣,但你是銀行貨幣,而不是央行的貨幣。那麼反過頭來說,像Libra這樣有100%的資產做抵押的貨幣,它其實是更安全的,比存在銀行的錢安全度要更高,只是它有一個缺點,它不是由央行來監管,或者它不是存在央行,如果它的100%準備金是存在央行,那這個事情就非常的完美。但要是由第三方市場來管理100%準備金,那麼這是有缺陷的,這些貨幣也許是你存在銀行,也許是你購買了某個短期的投資工具,這些東西肯定是存在風險的。

所以,我的建議是,央行應該允許有流量、有場景、有用戶、有需求的機構行,允許他們直接在央行開了個戶口,然後把100%的準備金存在央行,那就比Libra的設計要更完美。這隱含了什麼意思,數字貨幣是一種很特殊的貨幣,它不是通用貨幣,它不能用來解決所有貨幣的某些通用功能,它一定是跟場景或跟某一個特定的需求,跟某一個特定的用途結合在一起的貨幣。

其實前面講到了一個案例,為什麼會出現互聯網支付?為什麼不是銀行來提供這個服務?因為銀行需要經過很多步驟,互聯網上的轉化以及客戶的轉化率,一旦超過三個步驟,這個轉化率就會從80%跌到2%。

如果因為繁瑣的付款交易,而在支付的流程中達不到80%的話,電商場景在商業上的可行性就沒有了,所以它一定要跟場景結合在一起。

以上是從貨幣視角觀察Libra,從金融視角來看,Libra白皮書中對其金融屬性的闡釋是有限的。Libra所謂的“新一代金融基礎設施”包含三個方面,分別是新的記賬方法、新的記賬賬戶和新的記賬單位。

另外,從個人支付系統演變的視角來看,個人支付系統經歷了紙幣——基於銀行卡的電子支付系統——基於互聯網其阿寶的移動支付系統——基於區塊鏈(密碼地址)的數字貨幣支付系統這四代。從中可見,除了第二代以外,從支付角度來說,銀行賬戶都在後端,開放銀行的概念早已蘊含其中,所以Libra的出現並不新奇。銀行在新技術變革中並不是消失,而是通過API的形式隱藏在後面,由企業包裝成新產品直面用戶,這是一件好事。

所以從金融視角來說,區塊鏈和數字貨幣,其實就是新一代的數字金融體系。數字金融體系,就是建立在區塊鏈數字貨幣的金融基礎設施上的。

說數字經濟如果站在企業的角度,我怎麼來理解數字經濟?

我們知道工業經濟它的驅動因素是化石燃料,數字經濟驅動因素是數據。那麼數據怎麼去驅動一個商業?如果是一家具體的企業,它怎麼去驅動一個商業?我的總結是把數據計算機模型化,用算法來組織這些數據,同時把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計算機程序化,數據變成算法模型,用算法模型來串起來,把業務流程變成計算機的程序,或者變成智能合約,這就是數字技術。這個數字經濟並不是經濟學家角度的數字經濟。

要如何把這些東西整合在一起,需要依靠一系列的數字化技術。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這一系列的數字化技術來組成數字經濟,或者是數字商業。

但這些數字化的技術有三個特點,第一是跨時空,因為數據天然具有穿透的本能。比如跨境跨組織,數據是流通是沒有國境可以阻止的,所以它是跨時空的,同時數據具有穿透,它是縱向可以穿透市場的,這麼多的層級,把中間的中介和階層通通都消融掉,然後讓交易變成點對點的形勢,買家和賣家不再需要中介,所以縱向可以穿透市場的成績,橫向縮短了整個的產業鏈。而因為點對點,交易結算就沒有中間人做擔保了。

我們現在用銀行卡去商場買東西,你不是點對點的交易,因為你那個商家要收到這筆錢,它需要有時間,但是沒問題,因為你拿的是銀行的卡,銀行在擔保這筆交易是完全可以結算的。可是如果這些中介消失之後,交易需要怎麼做到時時清結算?交易清算和結算同步完成的需要一個契機,一個結算網絡,而數字化技術正是帶來這些新的技術特點。數字金融最核心的東西就是點對點的支付清算和非擔保的交易交收。

目前來說,區塊鏈和數字貨幣是解決這些問題最好的技術方案,暫時還沒有發現其它更好的方案。

從商業的角度來講,區塊鏈的技術有它自身的一個特點,就是足夠數字化,它是跨境的,是跨時空的,跨組織的。我們知道數據的流動是沒有邊界的,所以區塊鏈同時是分布式的,它是自組織的和去中心化的。這個去中心化不是指社會治理的區域中心,而是指商業活動的去中心。

所以區塊鏈的由來,任何新的顛覆式技術的應用,歷來就有兩條路線,或者說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把它當看視為一種工具,用它來改善傳統的商業模式,得到一種邊際效益上的提升。另外一種是把它當作一套制度,用來重構商業的底層邏輯。

這兩種應用的方法,在過去幾年就有一個很好的案例。當互聯網公司在推廣“互聯網+”的時候,我們也看到很多傳統的商業機構說,不是“互聯網+”,而是“+互聯網”。那麼現在那些喊“+互聯網”的人到哪去了?有人認為,互聯網只是用來改善的一項技術,傳統的東西可以加上一些互聯網技術,好比把互聯網當電子郵件使用,你弄了一套電子郵件系統,就以為是互聯網了。但是有人卻把互聯網當作制度,從底層重構了商業,最後你會發現你失業了。

從商業角度看,一定要從區塊鏈的方向來說,在互聯網時期發生過這樣的爭論,在區塊鏈時代依舊發生了相似的爭論,所以我們真正談到區塊鏈的應用,一定要注意到它是否具備這些特點。如果不具備這些特點,基本上也只能做一些邊際效應的改善。

第二個是去中心化的。為什麼要去中心?商業上的區域中心技術帶來了商業的去中心化,這個是歷史的必然趨勢。這個趨勢在哪裡?我覺得是兩點,一個是經濟全球化,進入2.0版本。現在通過互聯網,已經不是公司在全球化,不是公司把自己變成跨國公司,而是任何一個個人互聯網都賦能給它,讓它可以在一個中國的小縣城,通過互聯網把它的產品賣給全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到個人全球化的時候,解決點對點的交易,點對點的服務,成為了一個突出的問題。那麼區塊鏈技術所帶來的實時清算結算,點對點交易交收這些特點,正好可以幫助個人商業活動的全球化。

第二個當是經濟的數字化。前面我已經講了,當數據集合到一定程度之後,它的流通基本上是一個跨時空的,所以這兩個因素使得很多商業活動對金融支付的需求,是隨時隨地隨身的,而做不到隨時隨地隨身隨需提供場景化、虛擬化的支付清算服務,終究會被技術和市場所淘汰。

一個最好的案例,就是NFC的近場支付和互聯網公司所支持的掃碼支付。NFC的近場支付和掃碼支付的最大區別是,NFC無法做到隨時隨地隨身隨需,因為還需要對方有一個接受器,需要感應。而現在大街上的乞丐都可以用一個二維碼去接收你五塊錢的施捨,相比之下,你認為乞丐會選擇腰上挎一個接收器來接受NFC支付,還是會選擇用掃碼支付的方式?

二維碼能夠更好地解決隨時隨地隨身隨需的一些金融服務,可以跟特定的場景、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環境、特定的需求進行完美的結合。所以掃碼支付勝過了NFC近場支付。因此,使用分布式的,用去中心化的方法才能滿足新技術帶來的人們生活的需求,商業的需求以及金融的需求。

另一方面,則是共享經濟和零工經濟。據一份資料顯示,美國約34%的人做的是零工經濟,他不隸屬於任何的公司,也不被任何人僱傭,但是他通過互聯網在為大家提供服務。那麼零工經濟最好的薪酬支付方式,肯定是按分鐘來計,付費是最好的。我為你工作了十分鐘,我為你工作了一小時,你儘快把錢給我,如果能夠把區塊鏈技術與這種勞動報酬機制很好的結合利用起來,那麼零工經濟可以在全球範圍內發展。因為你不必在乎請了一個巴西人在為你工作,巴西人也不在乎,我是為一個中國人在做某個事情,區塊鏈能夠保證他為你幹了十分鐘的活,他就能得到這十分鐘的報酬,不需要中介,摩擦係數為零,這顯然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同理,共享經濟也是一樣,通過區塊鏈的智能合約能夠立刻支付所需的資金。顯然,未來的共享經濟或者零工經濟,能夠匹配其金融服務和金融支付體系的是區塊鏈的和數字貨幣。

第三是區塊鏈技術下的分布式經濟生態,它可以使分布式經濟生態無限循環的運轉下去,不會像賭博出現一個終局。比如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曾表示,阿里巴巴的宗旨是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這就是樸素意義上的分布式經濟概念。還有不久前,美國商業圓桌聯盟,近200位美國最著名的企業家發布了一個新的企業經營理念稱,我們企業不能以股東利益最大化作為目標。

通用電氣(GE)創立者傑克·韋爾奇發明了一整套的公司治理標準,其中最核心的一條是股東利利益最大化。然而,經過這幾十年的發展,大家發現最後的結果是,如果你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企業沒有長期生命力,因為公司CEO的目標會越來越短,短到每個季度來衡量一個公司的經營政策。如果以季度來衡量像GE這類公司的政策,那麼公司一定會完蛋。

所以美國的商業領袖們的圓桌會議表示,應該以社會福利最大化作為核心點。所謂社會福利最大化的意思什麼?就是公司各階層的福利都應該激勵相容,得到照顧,而不僅僅是突出其中一方,尤其不是突出股東利益最大化。

對此,有經濟學家撰寫相應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文章的題目為《利益相關的資本主義和股東資本主義》,稱利益相關的資本主義開始取代股東資本主義。而區塊鏈天然能夠和利益對利益相關者進行激勵相容,而不是對其中的某一個人,某一方公司對股東。我們都知道,比特幣沒有股東,以太坊也沒有股東,所以不可能是對股東來進行激勵,而是所有的參與其中的用戶都能得到激勵。

激勵相容是經濟學中一個老難題,但在這個區塊鏈上卻得到了最好的解決。昨天有人問我公鏈的估值是怎麼計算的?我跟他解釋,我說公鏈的估值和投一個PE的估值完全不一樣。你以投PE的方式,從VC的方式去談一個公司的估值的時候,我告訴你估值1億美元,現在願意拿10%的股份出來融資。那麼剩下的9000萬美元是屬於創始團隊的,這只是從股東層面在談這個公司的估值。

不管怎麼分,都是股東或投資者之間的事情。可是一條公鏈,當它估值為1億美元的時候,創始團隊留了20%,基金會留了20%,開發者激勵或者其他的生態基金留了20%,最後20%私募給了其他投資者。也就是說1億美元,它分配給了所有參與區塊鏈的利益相關者,而不是股東,或者說不僅僅是股東,這是解決利益相關的資本主義論最完美的一個方案。它真正做到了激勵相容,而真正做到激勵相容,自然就會帶來一個無限循環遊戲中的所謂的“帕累托最優”。

當所有人得到激勵的時候,這個遊戲就會一直持續下去,不會崩塌。公鏈或許真的可以實現馬雲先生所說的公司存活102年的願景。當然也有激勵機制設置不好,而導致遊戲崩塌的情況,這是因為激勵機制存在很大的漏洞,沒有做到激勵相容,所以不能持續下去。區塊鏈如果當成賭博,那麼一定會有終局,也會有人贏。這不是區塊鏈,系統肯定會崩盤,崩潰。以上就是Libra帶給我的一些思考,謝謝大家。

添加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註